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分步實施”的原則,以工業化和城市化為動力,全力打造區域性產品集散地,培育特色市場,各類產品市場的布局和水平得以迅速提高。 53歲的經營業主劉金山10月29日在泰州談好了一筆瓷磚生意,10月30日,記者前去采訪時,他正在忙著和業務員們商量發貨事項。自從2006年進駐好來居家飾廣場以來,劉金山的瓷磚生意日益紅火,年銷售已經超過了400萬元。 將軍瓷磚泰興總經銷劉金山說:像我們這個品牌最適應這樣的市場,他的平臺對我們很好,給我們許多機會。像這次去泰州談一個工程,雖然數目不大,八九十萬,但是人家對我們這個品牌有信任度,一談就成。 劉金山1993年開始做瓷磚生意,先后轉戰過市區的多個市場。富麗華是當時城區唯一的專業建材市場,劉金山的第一家陶瓷店就開在富麗華的北角。 劉金山說:當時我在富麗華開的就是兩間門面,剛開的時候面積比較小,發展空間不大。品牌要在泰興站住腳,必須要找個好的市場,要找個比較大點的地方。 1996年,位于北二環的蘇中批發城建成并啟動,劉金山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富麗華,在蘇中批發城內找到了更大的門面。他經銷的產品也由過去的雜牌,調整為臺灣的金元品牌。90多個平方的地方,有了展示廳,也有了業務洽談室。但是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不久之后,劉金山再次感到,發展空間受到了限制。 劉金山說:像這個蘇中批發城的門面雖然規模比較大,但是比較亂,特別是在產品檔次上,規劃得不規范。比方說,我賣瓷磚的就夾在兩邊賣鋼材的中間,一些朋友或者想買我的品牌的人要找我很難找。 2005年以后,我市以建設培育區域性大市場為目標,立足產業基礎,優化市場布局,在城區北二環兩側形成了涌金、蘇中、好來居以及浙江商貿城為骨干的專業市場積聚區。2007年,好來居家飾廣場一建成,劉金山立即進場開店,營業面積達到了328平方米。 劉金山說:我們泰興的市場是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它的發展也引導我們商家從小到大,從雜牌到品牌,現在發展到國際品牌。 北二環商業集聚區2007年被泰州命名為“泰州市級現代化服務業聚集區”。在1996年至2008年的12年間,區內專業市場由起初的1家發展到32家;投資總額由5000萬元增長到10億元;規劃面積由2.3平方公里擴大到6.8平方公里;銷售收入也由起步的2000萬元躍升到25億元;經營品種更是由單一的建材拓展到68個種類。 數字對比: 1996年 2008年 區內專業市場 1家 32家 投資總額 5000萬元 10億元 規劃面積 2.3平方公里 6.8平方公里 銷售收入 2000萬元 25億元 經營品種 1個 68個 城區工業園副主任黃海文說:我們委托有關的專家教授,對這個集聚區的發展作了一個長遠規劃。主要發展兩大塊:一個是高端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域,主要吸納一些集電子商務、科研創意為一體的項目進區;另一部分為現代專業市場集聚區,依托我們現有的家居、建材、食品等各類市場為基礎,緊緊圍繞我們泰興的特色資源,立足泰興,面向蘇中,打造品種齊全、商貿興旺的現代市場集聚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