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海兵)從上世紀70年代的“三架梁”,到現在的“花園洋房”,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給泰興人的家居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市百思特裝飾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丁愛平在該公司10月20日舉辦的標準化樣板工程啟動報告會上感慨萬千地說,親身見證改革開放30年的家居變化,確實是翻天覆地。
家,是憩息的場所,是溫暖的港灣。丁愛平說,30年前,泰興的人均居住面積很小,住房條件很差。那個年代,“家”的概念在絕大多數人的心目中,就是一間可以遮風擋雨的房子。許多“家”是三架梁,有的還是茅草屋頂、泥土地面,一大家子擠住在同一屋檐下的現象很普遍,根本談不上裝修。
到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泰興的城市建設有了新的發展。一些效益好的單位、企業,開始興建職工宿舍。雖然幾乎都是密集、實用型的混凝土結構的洋灰樓,水泥地面,但居住環境畢竟有所改善。丁愛平說:“那時候裝修是業主找到我們,到現場去看,聽聽他的要求,提出我們的想法,我們包輕工,材料他自己買,我們做。”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委、市政府加快了舊城改造建設,推進了住房制度改革,開發商品房,解決市民住房問題,此時的人們開始考慮“家”的舒適。丁愛平告訴記者:“那時候沒有裝潢公司,裝潢過程就是業主買點材料,鋪一下地,做一下護墻,吊一下頂,刷一下油漆,談不上什么設計。”
2000年以來,城鄉各種規劃設計新穎、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的“花園洋房”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絢麗多彩的住宅群,為泰興增添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家居,也被人們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內涵。30年來,泰興人的家居已由“解困”到“改善”、到“舒適”,現在正向“品味、環保”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