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文化水平不高的私營企業主創造了20多項國家專利,并將一個作坊式的小鍛造廠變成了銷售超5億元的大企業,泰興宏大特種鋼機械廠廠長朱圣財說,他創業成功的秘訣就是:依靠人才、依靠科技。 10月18日,江蘇宏大特種鋼機械廠廠長朱圣財來到新廠區剛投產的車間內察看生產情況。朱圣財告訴記者,由于訂單量大,新廠區還沒有完全建好,生產的任務非常重,他每天都要到車間了解生產情況,看望加班工人。而9年之前的這個時候,朱圣財還在為企業的生存而焦慮。 宏大原先是一個作坊式的小鍛造廠,沒有技術、沒有自己的特色產品。一次偶然的機會,朱圣財得知首鋼進口德國鏈篦機回轉窯,由于核心部件易損,不能正常運轉,于是朱圣財萌發了開發耐熱耐磨鋼的念頭。他從西北工業大學高薪聘請吳體常教授,帶領企業的技術工人,經過上百個日日夜夜的試驗,終于研發出新型耐熱耐磨鋼,并將45萬元的新產品無償給首鋼試用。 朱圣財說:“當時,我們企業全年的利潤還不足45萬元,如果這45萬元的產品給首鋼使用后沒有效果,等于一年白忙。但我必須咬緊牙關跨出這一步,如果沒有膽量跨出這一步,我們的企業就永遠只是一個沒有競爭力的小企業。幸運的是,辛苦了226天以后,試用成功了,首鋼對我們的產品評價是比國外產品壽命長,更節能降耗。” 新產品的研制成功為宏大的發展創造了生機,企業當年銷售就超過500萬元,朱圣財也進一步堅定了依靠人才和科技加快發展的信心。他高薪聘請了一大批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并要求全廠上下尊重人才。他說,我尊重總工程師就像尊重我的父親一樣。目前,企業已有高級科技人員93名,大中專畢業生316人。 東南大學研究生導師杜鈺說:“廠長十分重視人才,尊重科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引導我們去思考,對現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誠懇地聽取我們的意見。” 朱圣財認為,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只要有了人才,企業就沒有攻不破的難關。正是有了大批人才的加盟,宏大的產品才得以不斷地改進創新。球團鏈篦機獲得了國家20多個專利,并獲得江蘇省科技創新一等獎,企業銷售規模今年可以突破5億元。現在朱圣財又投資1.5億元建設新廠區,進一步擴大規模。新廠區投產后,形成年產15臺套球團鏈篦機的生產力,5年將超過20個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