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涼風怡人。彎彎碧水間,三三兩兩的垂釣者,靜立河邊,水邊搗衣砧上木槌聲陣陣響起,時遠時近。這是眼下新區羽惠河邊迷人的風景,感受這里的環境,仿佛置身于詩人描繪的人間仙境。 居民顧秋紅說:“水質還可以吧,周圍的環境也不錯,綠化也挺好的。” 就是這樣的一條河道,以前還是一個長滿雜草的溝塘。伴隨著東部新區的崛起,2003年,我市投入2000多萬元,對羽惠河進行了徹底整治,并在河道邊砌起了直立墻,樹起了白色欄桿。 市水務局工程管理科副科長錢斌說:“整治之前的羽惠河和這條河道差不多,有的地段甚至比這條河道還要差,水面比這個河道還要窄,水生植物,河道淤積現象更嚴重。”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城市建設步伐逐年加快。目前,城區人口已由七十年代的幾萬人劇增到近30萬。由于城市擴張快,城區水系一度受到很大破壞,部分河道成了“斷頭河”、“卡脖子河”,河道污染現象嚴重。2002年,我市科學編制了《泰興市城市防洪工程規劃》,計劃利用10年左右的時間,投資3.9億元,全面提升城市防洪能力,徹底改善整個城市的水環境。至目前為止,已累計投入1.1億元,先后疏浚整治10多條內外城河道。 市民張玉美住在朱莊河邊已經15年了。她告訴記者,2004年之前,貫穿城區東片、全長1.5公里的朱莊河是當地有名的斷頭溝,每年到了雨季,當地群眾深受其害。 2004年到2008年上半年,我市先后投入1500萬元,對朱莊河分段實施整治。居民們擔心的水澇問題得到了根本解決。 東門泵站修建于上世紀七十年代,2003年維修和改建后,進出水能力得到了有效增強。目前,城區共有四座這樣的泵房。 市水務局城市河道管理所所長李維山說:“我們通過每天下午排、上午引的方式,使城市的水體流動起來,大大改善了城市的水質。” 據水務部門介紹,根據凈污分流的城市水環境治理思路,總投資達1.5億元的城市污水收集管網預計今年11月底全面竣工。污水管網建成后,整個城區95%以上的污水將收集起來集中處理。屆時,城區水系將徹底斬斷污染源,水將變得更清,水環境將變得更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