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我市水面具有小而散的特點,很難形成大面積的水產品養殖項目。針對我市水產養殖規模小、戶數多的實際情況,漁業技術服務部門以科技入戶工程為載體,努力擴展技術服務、技術培訓的深度和廣度,為全市漁業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支撐。系列報道《高效漁業魚滿倉》第四篇:支持漁業發展、科技服務保駕護航。
近幾年,我市高效漁業的加速發展,離不開科技服務工作者的默默奉獻。10月1日下午,記者在溪橋鎮復興村采訪養蟹專業戶李雪芳時,漁業技術員仇江紅正在給她講解螃蟹催肥的技術要領。據介紹,李雪芳從2005年開始養蟹,剛開始由于不懂技術,虧損得很厲害。鎮里的漁業技術員得知情況后,主動上門答疑解惑,很快幫李雪芳重新樹立起養蟹致富的信心,光養蟹這一塊,每年就能有4萬多元的收入。
養殖螃蟹是溪橋鎮的一個傳統致富項目。據溪橋鎮漁業技術員仇江紅介紹,目前,全鎮3000多畝水面百分之八十套養螃蟹。溪橋螃蟹已形成了品牌效益,在農民致富增收中占了較大比重。
漁業技術員服務重點養殖戶,培植示范戶,讓示范戶引導帶領一般養殖戶。近幾年,我市漁業技術服務部門按照結對服務、全覆蓋服務的原則,立足基層,科學布點,全市漁業技術服務網絡逐步健全完善。市水產站副站長熊文藻告訴記者,全市目前有鄉鎮漁業技術員近30名,市水產站每年按照階段性漁業生產要求,要組織三到四次技術培訓,為漁民提供最直接的技術服務。他們還利用正在進行的漁業科技入戶工程,向廣大漁民推廣河蟹、青蝦、斑點叉尾鮰等主導品種和無公害養殖、生態健康養殖等技術,不斷地調整養殖結構、改善養殖方式,提高養殖效益,為全市漁業健康有序地發展,提供有力的保證。
熊文藻告訴記者,今年我市將在全市建立漁業科技示范戶450戶、示范鄉鎮12個、示范場圃1個。今年科技入戶的績效目標是,通過系統科技培訓,讓科技示范戶、輻射示范戶的產量和純收入較前三年平均增長1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