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兩年來,隨著我市高效漁業的快速發展,不少水產養殖戶轉變經營觀念,將原來的養殖場變成休閑垂釣中心,這不僅給人們的休閑生活帶來了新亮點,而且讓單純的漁業生產獲得了更高的經濟效益。系列報道《高效漁業魚滿倉》第三篇:觀念更新,休閑漁業方興未艾。
七圩鎮瑞麗江灘度假村總投資850萬元,這里不僅建起了設施齊全的綜合餐飲大樓,而且有不同魚鐘的垂釣池塘,江灘美景與不遠處的江水行船交相呼應,讓平時繁忙的人們有了休閑放松的好去處。
從傳統的淡水養殖到休閑垂釣,我市沿江鄉鎮有很多養殖戶開始了角色轉換。過去是靠的養殖技術與實在的勞動,一年忙到頭,將成魚出售才能見到經濟效益,而現在開放垂釣,幾乎每天都有游客,每天都有進帳。蔣華鎮江灣漁林生態園業主楊勇從事淡水養殖多年,去年下半年,他投資100多萬元開始涉足漁業旅游。
旅游是陽光產業,漁業與旅游業的嫁接,為我市漁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了新思路,也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眼下,在我市不少地方,特別是水資源相對比較豐富的沿江地區,已將旅游漁業列入農業發展整體規劃。在蔣華鎮三江村4.8公里江岸上,江灘漁業旅游從2005年開始起步,目前,這里已形成4個集觀光、旅游、垂釣休閑為一體的漁業項目,集聚資本200多萬元,總開發面積達150多畝。
七圩的瑞麗江灘度假村、蔣華的香樹林垂釣中心、濱江鎮的萬福樓休閑垂釣中心。在我市的濱江地區,在東部的古溪、溪橋、河失、姚王,以及獨具城關鎮優勢的泰興鎮,傳統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維正在發生嬗變,旅游漁業正在成為城鄉投資者爭向逐鹿創業的熱點,一個個基礎設施日漸完善、游玩休閑項目日漸相互配套的漁業旅游基地的涌現,為提升漁業效益、提高農民收入鑄就了更多、發展前景更為廣闊的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