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高效漁業不僅是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漁業經濟增長的最佳選擇。近年來,我市通過改良漁產品結構,逐步形成五大特色養殖基地,增強了漁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系列報道《高效漁業魚滿倉》第一篇:高效漁業基地助民增收。
9月28日下午,記者來到廣陵鎮禪師村采訪時,村民袁新紅正在池塘邊觀察黃鱔的長勢。2000年,由于身體的原因,袁新紅不能從事體力勞動,于是走上了水產養殖的道路。
袁新紅投資也不大,搞了兩個網箱,養了100多斤黃鱔。第一年效益還可以,第二年就翻了兩番,搞了8個網箱,平均一個網箱的利潤在500塊錢左右。
目前,袁新紅的黃鱔養殖規模已經發展到了300多個網箱,不僅在村里出了名,而且周邊縣市也有很多村民慕名前來取經。
廣陵鎮的黃鱔、鱖魚養殖起步較早,眼下已逐漸成長為全鎮漁業發展的龍頭項目。廣陵鎮漁業技術員謝廣忠介紹說:過去特種養殖發展得很緩慢,星星點點,現在養了鱖魚150畝、黃鱔1000多網、套養河蟹3000畝。今后幾年,將加大對黃鱔、鱖魚養殖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做大做強特水養殖項目。
廣陵、曲霞的黃鱔、鱖魚,古溪、橫垛的對蝦龍蝦,溪橋、劉陳的河蟹,根思、宣堡的蟾蜍,濱江鄉鎮的堤水江魚,從西部沿江地區到東部黃橋老區,近年來,我市各地的漁業生產通過整合現有資源、放大傳統優勢,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并正在向基地化、品牌化的方向發展。古溪鎮萁萁農業科技示范園顧為民介紹說:他們引進的大龍蝦,不只是做種蝦,根據市場需求,價格高的話,他們也供應市場,大龍蝦也能彌補小龍蝦生長周期間的市場空缺。
據統計,到目前為止,我市的水產養殖面積已達6.4萬畝,高效漁業面積達1.8萬畝,2007年水產品產量達1.94萬噸,漁業總產值達到2.96億元。按照農業部門的規劃,十一五期間,我市將形成五個產業特色明顯的區域性漁業基地,屆時,各地的水域面積將得到合理利用,成為全市農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