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黃橋鎮何辛村,34歲的殘疾人何永建靠著勤勞刻苦和永不言敗的韌勁,成了當地的養殖大戶和維修電器的行家里手。他的成功告訴我們,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殘疾人同樣可以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9月17日下午,記者見到何永建時,他正在浩堡村為一戶人家維修電視機。何永建小的時候患上了小兒麻痹癥,落下右腿殘疾,行動不便。但自從做起了電器維修這行,何永建從來沒有讓客人跑過一步路。只要接到電話,不管多遠,他都堅持上門服務。
十五年前,初中畢業的何永建為了自食其力,來到南京華東理工學院,學習電器維修。由于缺少基礎,學起來非常吃力。好強的何永建為了跟上教學進度,暗暗地下了不少功夫。經過一年半的學習實踐,何永建順利地拿到了畢業證書。但九十年代初,電視機在農村還不普及,電器維修賺不了幾個錢。何永建又瞄準機會,開始學習飼養長毛兔。但隔行如隔山,從修電器到改行養兔子,這中間何永建可吃了不少的苦。何永建回憶說,那時候每天早晨起來切草,累啊,喂兔子的時候兔子窩高夠不到,有時候往后一跌就跌個大跟頭。
2004年,何永建最多的時候養了140多只兔子,年收入兩三萬元。他因此被評為“泰州市農村青年科技興農產業帶頭人”、“泰州市青年創業帶頭人”。2005年之后,兔子養殖效益日漸不好,何永建又操起了修電器的老本行。現在,何永建的生意很紅火,最多的時候一天要修近10臺電器。2006年,他被評為“市殘疾人自強創業先進個人”。
何永建說,殘疾人在創業方面是相當困難的,但是不要把自己當作殘疾人,要跟正常人相比,這樣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