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中流動的血液。擁有一城潔凈如鏡的河水,是我市市民多年的夢想。城區污水管網工程的實施將讓人們的夢想變為現實。
記者9月14日在東部新區的羽惠河邊上看到,隨著新區城市輪廓的逐步形成,潔凈柔美的羽惠河不僅為城市品位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它也勾勒出人們對岸青、水秀優美環境的美好憧憬。
“小橋流水多,人家盡枕河”是古泰興城區的真實寫照。至今仍能覓其蹤跡的“東關門”、“西關門”與內城河、外城河貫穿,形成了完整的循環水系。但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后,城區建設步伐加快,而與之配套的水利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致使不少城市水系遭到嚴重破壞。市水務局工管科副科長錢斌說:“城區范圍內河道上共有節點近十個,帶來的危害是水流不暢,河流淤積比較嚴重,對水環境質量產生了不利影響。”
從2002年起,我市啟動城市防洪工程,投資9000多萬元,疏浚了朱莊河、外環城河、羽惠河等10多條河道,興建了東門泵站、西門泵站、新區活水工程泵站,區域水環境有所改善,但整個城區的水環境狀況仍不盡人意。越街居委會居民戴德友說:“原來是橋,現在做了馬路,現在弄的河隴,河隴泥一塞,水就不能過去,水都臭死了。”市水務局局長唐紫陽說:“目前,城區人口已劇增到20多萬,而城區至今沒有排污設施,每天有近6萬噸的工業廢水和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道,僅靠市區僅有的幾條河道進行納污,加之多年來城市河道一直未清淤,淤積十分嚴重,部分河道成了‘斷頭河’、‘卡脖子河’。”
應對城區市民的呼聲和客觀存在的實際情況,市委、市政府果斷決策,投資一億多元,從去年11月份開始,實施污水管網建設工程,實現城區雨污分流,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城區水環境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