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過去的“跑、冒、滴、漏”,到現在的達標排放,城西電鍍廠不斷調高環境治理目標,為企業生存發展贏得了空間。
每天下午5點左右,城西電鍍廠的化驗員都會到污水處理設施排放口采集一杯水樣進行化驗。在二樓的化驗室,剛剛投資10萬元購置的原子吸收儀,很快就可以把排放的水里的金屬含量測個一清二楚。城西電鍍廠技術員張兵介紹說:“這個設備的主要工作原理就是把排放出來的污水經過霧化,然后燃燒,測量出里面的金屬成分。它的精確度很高,可以達到0.001%。”對于這樣的投資,城西電鍍廠廠長張明生認為是值得的。他告訴記者:“環境對企業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壓力,如果說企業不搞好環境保護,那企業的生存必將受到限制,甚至于倒閉。”
環保部門對企業的環保等級進行分色管理后,城西電鍍廠連續兩年被評定為紅色,已經到了關閉的邊緣。意識到危機后,企業2007年底投入43萬元,新上了一套較為先進的污水處理設施;隨后又投入100多萬元更換了一條帶式自動線和滾鍍鎳自動線,投入30萬元對全廠污水管網進行了改造。目前,廠區面貌渙然一新,污水排放也達到了國家標準。張明生說:“我們要將企業變成一個綠色的電鍍企業,今后在這方面的投入要更大些,計劃投入40萬元將水進行凈化,最終達到零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