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橋,在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即成集市,自古商賈云集、名人輩出。然而,那些曾經佇立于風雨之中、見證過黃橋歷史進程的古建筑,也慢慢漸行漸遠。為了讓現代人對古黃橋的風貌有所了解,黃橋人李建自籌資金,建了一家展覽館。
8月26日上午,記者來到籌建中的展覽館。在施工現場,擺放著一個尚未完工的巨大沙盤。李建和木工師傅正對照著地圖,商量著如何復制古黃橋的南街。這個長4米,寬2.5米的沙盤按1:500的比例,再現了民國十年時黃橋鎮的原貌,所有的微縮景觀都嚴格按照丁文江先生當時繪制的黃橋鎮地圖進行復原。古黃橋著名的25道圈門,36條巷子,21座石橋,31家商鋪,還有牌坊、衙門、寺廟等著名景觀都一一展現。為了能夠讓沙盤制作更為逼真、精美,李建從上海請來了有20年模型制作經驗的工匠何正東親自制作。
黃橋的古建筑風格突出,歷來就有“三步一巷、四步一橋”之稱。如何挖掘更多的古黃橋建筑資料,復原歷史原貌,李建想了不少辦法。
沙盤上的建筑模型制作好之后,還將安上彩燈、水流和音樂,增加立體的美感。其實沙盤只是李建籌建的展覽館中的一部分,自從2006年承包了黃橋賓館之后,李建就一直想把自己對古建筑的喜愛與賓館經營結合起來。去年,他產生了為黃橋特產黃橋燒餅做一間展覽館的想法。
李建出生在一個美術世家,從小就對美術和古建筑感興趣。籌辦展覽館的想法確定后,李建出資在黃橋賓館一角,建起了兩層精美的仿古建筑。一樓作為燒餅制作、銷售的店鋪,二樓就是展覽館。整個展覽館150多平方米、分四個展區:前言介紹、實物展區、燒餅歷史沿革展示和圖片文字資料。李建不僅親自動手制作浮雕、沙盤等展品,還想辦法搜集了各種實物以供展覽。
黃橋燒餅展覽館從去年開始籌建,共計花費近60萬元,預計今年9月底可以全部建成,配備講解員后,將向市民免費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