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橫垛鎮官垛村傳統養雞業發展迅速,養殖規模上去了,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卻越來越嚴重。 橫垛鎮的管垛村,是村民居住相對集中的一個地方,但在這兒隨處可以見到肆意流淌的雞糞,隨處可以聞見難聞的氣味。 村民王德乾現在已形成了一個習慣,每天都要到屋后掏雞糞槽,以便雞糞能夠流淌。養殖戶王新生告訴記者,目前,他家里庫存有萬把只雞,象他們這個村,專業戶有50幾戶,全村有10幾萬只雞。 村莊里流淌著雞糞,河道成了雞糞處理場,這樣的環境怎能讓村民滿意? 村民王達云說,村里的南北河和東西河污染,其中的水人不能飲用,不好洗菜,氣味又難聞,魚蝦都死了。就這些天,蚊子、蒼蠅多得不得了。 規模養殖也需保護生態環境 近年來,我市規模養殖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但由此帶來的環境問題也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注。從長遠來說,養殖業的健康發展也需踐行科學發展觀,保護生態環境。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市規模畜禽養殖戶較去年同期增加了5%,僅生豬方面今年就增加了規模企業20多家,形成10多萬頭的養殖量。畜禽規模養殖如何保證環境質量,也成了新發展養殖戶關心的問題。 江蘇永興生態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蔣一平介紹說,豬場建成以后,存欄量將達到一萬頭,一天的糞便便達35噸。根據這種污染狀態,他們在建設初期,經過市場論證,決定引入日本發酵床技術進行生態環境養殖,推廣這個工藝,就減少了污染的排放,達到零污染排放。 與江蘇永興生態農牧發展公司一樣,許多新發展的畜禽養殖企業大多能夠高投入、多途徑解決糞便處理問題,但也有少數企業急功近利、盲目上馬,企業就在居民集中居住點發展,也有個別企業甚至沒有考慮到畜禽糞便的處理問題,給今后的發展帶來影響。 規模養殖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群眾環境為代價。在畜禽糞便處理方面,我市畜牧獸醫中心近年來積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已在全市促步推行。 市畜牧獸醫中心周家瑞說,一是利用畜禽糞便生產沼氣,沼氣池多建在場區附近;二是糞便堆積發酵,進行無害化處理,再施入農田;三是推廣生豬發酵床技術,可以改善豬舍環境,變費為寶,提高效益。 對于存在于生活區、已形成環境污染的畜禽規模企業,市畜牧獸醫中心技術人員建議相關鄉鎮要幫助企業合理流轉土地,發展養殖小區,讓污染源從居民點撤出,從根本上解決養殖污染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