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自2006年以來,我市堅持以規劃為龍頭,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突破口,強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各鄉鎮涌現出了一批成績突出、特色鮮明的先進村、典型村,為全市新農村建設的逐步推進帶了頭、引了路。
記者8月17日在黃橋鎮雙橋村的雙窯路看到,一個星期之前這里還是一條泥土路,但現在已經變成一條長600米寬3.5米的水泥路,這兩天村民正抓緊時間對路面進行清潔。村民吳樁英告訴記者:“過去這里坑坑洼洼的不平,走路做事要用一百二十個勁,現在我們很輕松地就可以到家。我老頭子就跟女兒說:現在我們雙窯不窮了!”
雙橋村在黃橋鎮的最北邊,由過去的七里、雙橋 、雙窯三個自然村合并而來,共有18個村民小組,1004戶3430人。為了從根本上改變村莊環境,村委會一班人充分調動黨員以及村民代表的積極性,開展了全民創建活動。
在雙橋村,一開始村民對環境整治的初衷不理解、不接受,甚至消極反對。經過村干部過細的工作,加上村莊環境改善后的示范效應,村民的思想認識開始逐步改變。村民劉學平說:“過去垃圾是到處扔,河里路上到處是,沒有人去管,F在我們群眾自然的都將垃圾丟到垃圾桶里,現在大家都自覺,自覺維護自己的村莊環境!
到目前為止,雙橋村利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疏浚整治了兩條中溝、三條村莊河塘,搬遷草堆976個,清除露天糞坑684個,修建農橋一座,鋪設硬質水泥路8公里,村莊面貌有了很大改觀。村黨總支書記嚴根碗說:“只有通過環境整治,才能改變我們村莊的面貌,F在,我們大部分的老百姓都是自覺維護,他們認為,環境整治搞好了,對自己的生產、生活也有很大的好處。村莊改變了形象,村民也就改變了思想,我們村莊的品位也就得到了提升!
在我市,象雙橋這樣的村莊還有很多,比如元竹鎮的鎮北村、河失的西黃村、溪橋的野向村等等,他們通過村莊面貌的改變,來促使村民思想意識的轉變,鞏固新農村建設的成果,保證了新農村建設穩步向前推進。
農村的環境綜合整治是新農村建設的牛鼻子工程,抓好環境綜合整治,成為當前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然而,農村環境整治如何防止一陣風,達到長效管理的目的,還有好多文章要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