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明是城市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是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標志。市民素質影響著城市的文明程度,直接關系到一個城市的形象和運行效率。
6月下旬,一支由泰興網友發起組成的義工隊伍,每天清晨都會在鼓樓廣場義務勞動。他們的行動,感染了很多市民自發參與了進來。6月24日,市委書記張兆江對泰興義工精神作了批示:義工行動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設和諧社會的閃光點,是民族素質提高的生動體現。希望全市廣大干部群眾要以他們為榜樣,發揮泰興人吃苦耐勞、樂于奉獻、團結向上的優良傳統,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爭當文明市民,共建美好家園。
義工精神,是泰興整個人文素質的一個縮影。泰興自南唐置縣以來,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深厚的傳統文化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凝聚成泰興人獨有的文化氣質和精神風貌。
市關工委副主任邵海青說,泰興人傳統的文化包括勤勞、積極、好學、開明、永不言敗這樣一種文化,這種文化積淀下來,推動著泰興一代又一代人不斷為建設美好家園而努力。
全國人大代表、省道德模范何健忠認為:團結拼搏的精神在我們泰興人身上也能體現出來,我們泰興有句老話,叫做“八敗命不怕死來做”,只要大家有積極向上的心,我們泰興會更加美好。
泰興歷史上曾經創造過“洋思經驗”、“何韓經驗”,素有“銀杏之鄉”、“教育之鄉”等眾多美譽,所有這些成就,都是泰興人敢為人先的價值取向的結果。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市與周邊縣市相比,一些傳統優勢開始逐漸落后,一些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陋習也逐漸暴露出來。市民陳興泉認為,要改進的地方就是紅眼病,看到別人發財了自己說三道四,這個要改進。
現在泰興正在全面“學趕蘇南、跨越發展”,正需要我們以優秀的泰興精神凝聚人心,努力提高全民素質,爭取再一次走在時代發展的前列。
市委黨校高級講師馮錦濤認為,市委提出“學趕蘇南、跨越發展”的新目標,首先要在精神狀態方面實現大跨越。一是要求實創新,這是泰興人的價值觀;二是開放合作,這是泰興人的新思維;三是誠信守法,這是道德和信用的問題;四是要負重奮進,我們要有緊迫感,要發揚傳統的拼搏爭先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