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科所不斷研發種植業新品種,培育新的茬口布局模式,為低投入發展露天高效規模農業的發展尋找新途徑。 8月2日上午,市農科所的技術人員來到根思鄉井ZHUAI(水下土字)村,現場對蓼草種植戶進行技術指導。 蓼草原產日本,市農科所將它引進試種成功之后,先后在胡莊、根思、宣堡等地推廣種植,采取的種植模式是春季甜豌豆,甜豌豆收獲之后播種蓼草。同樣是一年兩熟,效益卻增加了好幾倍,一畝田純收益在5000元以上。同時市農科所跟蹤服務,承擔技術指導和市場銷售,相繼與周鄰地區的食品加工企業和日本蓼草收購商簽定訂單收購合同。目前新開發的岔口布局還有地膜花生、菠菜、香荷芋模式,花生、蓼草模式,花生、紫蘇模式等等。 市農科所所長謝建明說,通過篩選訂單農產品,目前已發展了甜豌豆、蓼草等訂單農產品15000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