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界鎮官莊村的何世權,經過近10年的生豬養殖,摸索出了一條自繁、自育規模養殖之路,經濟效益節節攀高。 雖說這兩天是大熱天,但是何世權一刻也沒有閑著。記者去采訪的時候,正巧遇到豬場第三批豬上市,看著養殖人員喜氣洋洋的表情,就能知道這一批生豬的價格不會低。 何世權說:“今年已經上市3000多頭,每只豬的利潤在200-300多元。” 九年前,何世權從幾只豬開始養起,豬舍也只有矮矮的一間。經過多次養殖風險的他,不僅沒有放棄希望,而是更加專注地投入到養豬事業中。經過不斷打拼,何世權的養豬業是越做越大。今年年初,他與自己的兄弟合股共投入300萬元,建起了自己的生豬養殖基地。目前,已建成新豬舍20幢,生豬的年上市量上萬頭。 何世權說:“豬子在新區里環境好、生長快,而且規模化養殖。我們在購進飼料方面,廠家都是直供的,有些原材料都是批發商直接給我們。在這個方面,我們算下來,每只豬要多賺100多塊錢。” 何世權告訴記者,他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天的規模,村委會給予了很大的幫助。 村黨總支書記丁桂林說:“我們按照規劃進行土地流轉,選址以后,我們對豬場的水、電、路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與上級部門,特別是國土、環保部門幫助辦理合法經營手續,特別是在環保問題上,我們要做到不排不放,給周圍群眾一個良好環境。” 官莊村進一步擴大養殖小區建設,目前全村已有部分農戶開始跟著發展。據了解,500頭養殖規模的戶數已經有7、8戶。通過這個亮點的培植拉動了官莊村的經濟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