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市是一座濱江工業城市,太倉經濟開發區2006年被評為“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開發區”。航海精神的開放和包容,為太倉市外向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其中,德資企業的高密度聚集尤為引人注目。 太倉東瀕長江,南依上海,西接蘇州,素有錦繡江南“金太倉”的美譽。克恩·里伯斯公司是最早落戶太倉的德資企業。1993年初,這家全球聞名的鋼絲彈簧企業試探性地在太倉投資50萬馬克,建起了一座生產車間不到200平米的袖珍小廠。10多年過去了,這家德資小廠與太倉市經濟同步快速發展,目前已成長為一家產值超億元的卷簧專業制造商。 在克恩·里伯斯公司的影響下, 太倉這座當時還不起眼的長三角城市很快成為德資搶灘登陸的洼地。世界一流的軸承企業舍弗勒公司、以生產氣液壓缸沖壓設備聞名的托克斯沖壓技術公司、專業生產建筑緊固件的慧魚公司、生產電子控制系統的科絡普公司,大批技術先進、資本雄厚的德國企業紛紛進駐太倉。到2007年底,落戶太倉經濟開發區的德資企業已突破100家,一個以德資為主體的工業園區逐步成形,精密機械和汽車零部件產業也隨之成為太倉市新的經濟亮點。 德資企業的集聚發展,為太倉經濟開發區招引外資提供了生動而有說服力的樣板。大批包括拜耳、西門子、耐克等世界500強在內的歐美企業相繼在太倉落戶。目前,在規模企業中,以德資為主的歐美企業累計產值已占到太倉經濟開發區的60%,財政貢獻率已達到全區的90%。 同時,德資企業技術設備和管理手段先進,資源消耗低,單位產出高,也為太倉市工業經濟的科學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據統計,太倉開發區的100家德資企業總的用地面積不到2000畝,但畝均投資強度高達50萬美元,畝均利稅近60萬元,人均產值超過70萬元,產銷利各項指標占到整個開發區的40%。 德國企業多以技術見長,為應對出現在沿海地區的“技工荒”,太倉市與德資企業合作,引進了德國的技工培養模式“雙無制”,即太倉市職業學校負責招生和文化、專業知識教育,德資企業負責技能培訓。目前,在太倉開發區已有16家德資企業參與這項職教項目。 眼下,有200多個德國人常住太倉,在一些由外國人開的西餐廳、酒吧里,他們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同時也融入了這座新興的濱江城市。在這里,他們找到了屬于他們自己的感覺和節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