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公開、透明地支付工資,并按月足額發放給勞動者,大多數企業單位做得比較好,可個別單位,特別是一些小包頭,卻有一些問題。去年,根思鄉小井村10多位農民辛苦忙碌了一年的血汗錢,只換來一張欠條。 去年2月份,顧金官和同村的10多位鄉鄰,一起到葉某的建筑工地打工。顧金官告訴記者,包工頭承諾他們瓦工工資是55元一天,雜工是25元,工資發放是一個月壓一個月,但做了幾個月,并沒有按照這樣發工資。 民工們為此一度停工,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葉某才會給民工發一些錢。 到年底時,村民們想把拖欠的4萬多元工資拿回來置辦年貨,可追討欠款的結果一次次讓他們失望,辛苦工作一年的血汗錢到頭來只換回了一張欠條。 此后,顧金官等人多次打電話給葉某催欠款,可依然沒有結果。幾天前,當聽說葉某在馬甸某工地的消息后,他們立即趕到工地追討欠款,這次葉某卻玩了一招金蟬脫殼。顧金官說,找到以后,葉某把車子放一邊,人就跑了,他們打電話給他,說你再不出現,就把車子拿走。 這些農民工輪流看護轎車兩天后,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 找人將轎車拖到了小井村。我們電話采訪了包工頭葉某。葉某解釋說,他確實拿不出錢,等有了錢,就立即償還欠款。他說,去年一年,工程上沒有賺到錢。到年底時,在南新信用社貸的款發的民工的一些工資。葉某承諾今年會跟工人結清工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