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莊鎮在推進高效農業的進程中,注重挖掘傳統產業基礎,因勢利導,放大特色,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效益,引導村民發展高效規模農業,實際效果明顯。
種植蔬菜是薛垛村的一個傳統致富項目。去年,村里建起了潤綠股份有限公司。200畝的蔬菜大棚,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建成了。眼下,幾乎每天都有外地的貨車前來批發蔬菜。村民陶明泉說:“我種田也有幾十年了。談到種田,今年比較高興,大棚能賺更多的錢。我們村里搞這個大棚種植,對我們老百姓確實有好處。”村黨總支書記張曉蘭說:“這一年來的實踐,我們的村民忙得很開心,他們的收入在不斷的增加。所以我們也得出一個結論,要想在本村發展經濟,必須有本村的種養特色。”
采訪中,村干部告訴記者,一個效益明顯的種養項目,示范效應遠遠勝過千百次空洞的說教。起初,不少農民習慣于傳統種養模式,對高效規模農業有些抵觸,而現在是一戶比一戶,一村看一村,大家爭著發展高效規模農業。該鎮副鎮長李國強介紹說:“今年,我們鎮發展高效規模農業,推行一村一品。在培植典型種養結合、整體推進的同時,抓好示范引導,根據群眾傳統的習慣,我們幫助他們服務,特別是到市場去搞定單農業。今年,我們就有1000畝的定單農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