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街鎮倪前村,64歲的老漢高瑞林與妻子和一雙兒女棲身在一座大橋的橋洞里,“家”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一堵墻和兩面竹柵欄。在這個終年不見陽光的橋洞里,一家四口已經度過了13個年頭。當生存的條件縮減到最簡單的水平,一家四口的生活將如何繼續? 橋下的窩棚就是高瑞林的家,橋梁做屋頂,后山墻就是河坡,一面是毛坯墻,兩面是竹柵欄。屋里,只有一個灶臺、一張木板訂成的床。大風穿過稀疏的竹柵欄,還帶著嗚嗚的哨音。外面的河道里停著一艘破舊的水泥船,是高瑞林從當地漁民那里撿回來的。冬夏兩季,破船就是他們的安身之所。 高瑞林說,他們吃的是河水,苦得厲害。冬天冷得厲害,夏天蚊子還又多。有時候夏天水大,尺把高的水,一淹什么東西都淹掉了。有的時候,兩天都沒有飯吃。 今天的午飯吃茄子,除了這個,家里已找不到其他可以吃的東西。高瑞林把生茄子切好,澆上少許的辣椒醬,妻子、兒女一人一碗白開水,全家人就開飯了。 門前的桃樹上,結著些青青的果子,高瑞林8歲的女兒高鳳英已經饞了好幾天,今天爸爸終于答應她可以摘幾個嘗嘗了。桃子青而且硬,鳳英和媽媽卻吃得很開心,這是他們一年中唯一可以吃到的水果。 高鳳英與哥哥玩的時候喜歡扮演老師。哥哥今年10歲,和媽媽一樣患有癡呆。鳳英教他識字,希望癡呆的哥哥能夠變得聰明,將來可以跟她一起去城里看大樓、坐汽車。 還有很多東西,是鳳英沒有見過的,比如電燈。住在橋洞里的13年,家里一直沒有電。鳳英今年上小學后,第一次在學校見到了電燈。通常,她都是在蠟燭底下看書。家里的竹柵欄透風,鳳英要時不時的拿手遮著搖晃的燭光。高鳳英覺得她的世界和別人不一樣。 高瑞林很想讓兄妹倆過上和其他孩子一樣的生活,但對身無分文的他來說,鳳英的很多夢都是他實現不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