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河失鎮南勝村村民來電反映,說他們種的黃豆和花生,因為施用一種叫“沒得鋤”的除草劑,開始發黃枯萎。對這一季的收成,他們很擔心。為了解究竟,記者前往南勝村進行了調查。 6月19日下午,記者趕到河失鎮南勝村。在村民們所說的農田里,記者看到,麥收后種植的黃豆已長出兩葉一莖,但中間的主莖已開始枯萎,兩瓣小葉子也已耷拉了下來;花生拔起后,發現根須部位已經發黃。面對奄奄一息的大豆、花生,村民們非常著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河失鎮南勝村村民葉道成告訴記者,用八塊錢一瓶的“沒得鋤”,就把豆子都治得光光禿禿的,用“葉草胺”的沒有問題。 采訪中,記者注意到,村民們都將農作物受害的矛頭指向了一種叫“沒得鋤”的除草劑,理由是沒有使用這種除草劑的花生和黃豆長勢都非常喜人。聽說記者在村里采訪,賣這種除草劑的經銷商也趕了過來。他告訴我們,他過去是村里的農技人員,現在又被農技站返聘,專門負責附近幾個村的農藥銷售。 農藥銷售人員葉嘯聲說,“沒得鋤”這個藥是好的,主要是用藥以后,突然下大雨,干田變水田,藥效發作得快,造成藥害。記者帶著一些遭害的花生和黃豆苗來到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技人員在仔細研究后分析,可能是由于使用“沒得鋤”后,連續多日降雨,使得田間積水造成了藥害。雖然黃豆的主莖枯萎了,但過些日子會重新長出兩支次莖,不過產量肯定會受到影響。花生如果根部枯萎的話,肯定無法成活,得趕緊補種別的農作物。 河失鎮南勝村村民徐云霞說,去年就是用的這種“沒得鋤”,用了過后,上來了也就是這么高,就帶了死、帶了焦頭。回頭重種,還是沒有用,把土重翻還是沒有用。然后種了三次都沒有,服降了,只能長草。 記者了解到,“沒得鋤”這種除草劑,是去年才在我市推廣使用的。我們希望農技部門能盡其所能,幫助農民減少“藥害”帶來的損失。這一事件同時也提醒我們農技服務部門,對農業生產的技術服務還有不少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