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和《就業促進法》頒布實施的第一年。記者在現場發現,以往的諸如性別、年齡甚至學歷等限制性“門檻”難覓蹤影。 在上海工作已經一年半的潘力今天也來到了洽談會現場,因為比較滿意用人單位開出的各種條件,他決定今年留在家鄉工作。 記者注意到,過去常見的“男性”、“35歲以下”、 “大專以上學歷”、“待遇面議”等歧視性字眼和含糊性語言在招聘簡章中消失了,用人單位大多數都會在簡章中明確提出簽訂勞動合同、交納各項社會保險,一些單位就連試用期都明確了下來。 與用人單位的理性招聘相對應,大多數求職者的維權意識顯著增強。勞動部門現場準備的6000本《農民工培訓讀本》及其他政策宣傳單被一“搶”而空,所有這一切預示著今后的用工關系必將會越來越規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