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秦皇島被裝服務中心主任章富英,是我市曲霞鎮張匡村人,她和泰興籍軍人王銀林一起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工作。王銀林因公犧牲后,她放棄許多大型服裝企業的高薪聘請,繼承丈夫的遺志,為部隊服務,帶領企業一般人艱苦創業,她個人先后被評為全軍十大軍嫂以及全國百名好軍嫂。本臺從今天起推出三集系列報道《我向軍嫂敬個禮》,今天請看第一集:山溝里的小作坊。 1980年,章富英和一雙兒女帶著滿腔的憧憬,來到了河北省秦皇島市,當時王銀林已經當了11年的兵,但按規定隨軍需要15年的時間。為了生計,章富英不得不跟隨施工隊做雜工,搬石頭、篩沙子、揀煤炭渣,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使章富英常常以淚洗面,甚至產生回鄉的想法。得知她的實際困難后,部隊領導研究決定,讓章富英到王銀林負責的被裝修理所上班。 海軍秦皇島被裝服務中心主任章富英 :“我興奮得象過春節似的,所以在這方面我覺得要珍惜每一分鐘,要好好去工作,把我自己的理想要奉獻給部隊,為軍人多做一點事情,是我的一種榮幸! 說是上班,其實也就是有了個相對穩定的工作崗位,月工資只有33元。當時的被裝修理所在偏僻的山村--黑嶼溝,由懂縫紉的王銀林帶領幾個隨軍家屬辦起來的,只有7臺腳踏縫紉機,每天上班不僅來回要走20里的山路,還得穿過500米長的一條隧道,而工作就是拆舊水兵服,彈棉花、加工被褥,雖然工作很苦,但章富英依然沒日沒夜的工作著,為此,家里就晚上煮一頓米飯,其他兩頓開水泡飯。 老職工王鳳娟:“ 章主任和我們大伙都是一樣干工作,一些小零活在家里能干的活,就都拿回去干,譬如說,訂帽子的鎖扣眼、訂扣子,這些都帶回家去干,一干就干到十一二點,第二天還得照常上班。” 職工侯金華:“有一次下雨的時候,下雨(洪)水從山上流下來,流到這個庫房里邊,里邊有好多衣服,主任就赤腳帶頭把衣服從庫房里邊往外搬,她就是不管做什么事,跑在第一個,特別能吃苦! 憑著對部隊的一腔熱忱,章富英迅速成長為單位的技術骨干,每當接到一個新品生產任務,章富英總是小心翼翼地拆開,一一縫起來,再手把手地教給每一個職工。她突出的表現,同志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她先后被職工全票推選為組長、車間主任。1990年4月29日深夜3點,由于電線老化,車間失火,聞訊趕來的章富英穿著睡衣睡褲,冒著大火進入車間搶救布料。為此,她難過了好長時間。在組織職工生產的同時,章富英主動利用晚上休息的時間參加新大樓的建設,累了就在睡車間里,醒來再繼續干,確保大樓50多天就投入使用。 在火災面前,被服廠員工眾志成城,在外,王銀林積極組織生產任務;在廠里,章富英則帶領大家全力加班,在大家的努力下,企業在填補火災損失后,當年實現利潤50多萬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