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市切實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積極創新開展民主監督的組織形式,農村基層民主自治形成體系,民主監督走上了組織化、制度化、常態化的軌道。 1月12日下午,七圩鎮桃園村村務監督委員會舉行民主理財會,對一年來村財務工作進行監督,并把群眾關心的問題向村委會反映。七圩鎮桃園村村委會主任薛建群說鋪路這方面的開支是21600,用于環境治理這方面18000多塊錢,另外建了一座排澇站,用了13000塊錢,總共一事一議用了52600,基本上和帳上持平。 桃園村負責人告訴記者,2007年4月28日,經過村民代表海選,陳正球等5名思想素質好、敢于監督的黨員代表、村民代表被選進村務監督委員會。半年來,村監委會成員認真履行監督職責,全過程參與村級重大事項的研究、決策與落實。 成立村務監督委員會是我市農村基層民主自治的組織創新,2007年,我市堅持以民主選舉為前提,在全市366個行政村全部建立起村務監督委員會,涉及基礎設施、環境綜合整治等新農村建設工程,由村監委會實施全程監督,民主監督走上了組織化、制度化、常態化的道路。與此同時,以“四民主、兩公開”為主要特色的溪橋南殷經驗在全市得到全面推廣。在溪橋鎮南殷村、姚王鎮石橋村被國家表彰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基礎上,2007年,我市又有泰興鎮商井村等8個村被表彰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古溪鎮顧莊村等44個村被表彰為泰州市民主法治示范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