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百村千戶”掛扶工作中,市級機關各部門以高效農業項目為抓手,引導貧困村跳出傳統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方式,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民增收。
新街鎮梧桐村村民程吉章今年承包了村里10多畝蔬菜大棚,雖然是第一年種植,也取得了不錯的效益。 程吉章說:“每畝的效益總在3500元左右,總的來說搞蔬菜大棚效益還是可以的,我們還要繼續擴種。”
村干部告訴記者,村里發展蔬菜大棚離不開市紀委的支持。梧桐村是市紀委的掛扶村。今年秋天,市紀委從掛扶村的實際出發,引導他們發展蔬菜大棚,并且承諾每發展一畝蔬菜大棚獎勵300元,年底兌現。這個激勵政策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新街鎮梧桐村黨總支書記蔣如榮:“紀委的扶持和激勵政策,大大調動了我們村發展高效農業的積極性,今年我們發展蔬菜大棚100畝,明年我們爭取再發展150畝!
黃橋鎮祁巷村是遠近聞名的養鵝專業村,現養鵝68萬羽,年銷售收入2400多萬元。但生產管理技術落后、養殖效益低下、資金短缺等問題也制約了養鵝業的進一步發展,市發改委因勢利導,幫助村里組建養鵝專業合作社,并且拿出2萬元作為啟動資金。
黃橋鎮祁巷村養鵝合作社負責人丁樂說:“由過去的一戶發展到現在的80多戶!
市建設局經過周密的市場調查,認為種植花卉苗木潛力較大,決定投資2萬元在掛扶村劉陳鎮劉陳村興辦苗木基地,種植70畝國槐、銀樟等名貴苗木。劉陳鎮劉陳村黨總支書記劉雪平說:“目前長勢很好,明年來說可以達到17000元左右的收入,將來我們在全村進行推廣種植”。
市計生委幫助掛扶村珊瑚鎮八戶村引進外地能人,興建波雜山羊養殖基地,為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提供了有力的幫助。市行政服務中心在掛扶村張橋鎮圩崗村栽植意楊2000多株,成為村里的綠色銀行。市環保局引導掛扶村吳岱村發展養雞事業。到目前為止,各部門幫助掛扶村開發種植業項目1900畝,投入資金46萬,開發養殖業項目44個,總投入55萬元,通過結構調整和項目的開發,提高了幫扶村農民人均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