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橋本是為方便群眾行走,但剛剛建成的橋面上卻堆滿了黃沙、石子,不要說行走了,就是不走,單是看到橋面因承受那么重的荷載而產生的裂縫就讓村民心疼。 作為省農村小型公益設施項目的"張家橋",今年六月份剛剛建成,這座寬8米、長30多米的新橋,的確為張橋鎮及東片地區的居民帶來了不少便利?删驮谇皫滋,橋面被二百多噸的黃沙、石子堆滿了,而橋頭則被旁邊做路面的黃沙、石子、攪拌機、施工人員占用了,八米的橋面幾乎完全被占用,真是讓行人苦不堪言。張橋鎮居民張景武說:“修橋就是為了方便群眾,橋修好了,群眾不好走路,群眾就要罵,到底是利民還是害民,老百姓不好走,還是害民。” 而更讓他們不能接受的是,因為荷載太重,橋的兩邊已經出現了較大的裂縫。記者聯系了張橋鎮張橋居委會的同志,并請他來到了現場。張橋居委會會計張懷勇告訴記者:“主要是南邊水泥路接過去的,修了一段時間,這幾天天天下雨,施工不好施,所以材料就堆這兒,我了解的是,說要集中一個地方,靠近修路的地方的話,管理、施工都不方便,明天施工隊就來了。” 大橋造好了,更好管理好,希望有關村組,盡快采取措施,讓橋暢通,防止產生新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