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忙剛剛結束,張橋鎮的農民培訓工程就已經啟動,一堂堂生動有效的農業知識講座,不僅為農民的生產發展提供了科學技術,同時也為來年的科學種養打下了一定基礎。
當記者來到張橋鎮采訪時,政府禮堂里坐滿前來參加培訓的農民,課堂上看不見有人講話、走動,整節課是老師講的仔細,同學聽的認真,不時的課堂互動,更是將整節課推向了高潮。張橋鎮農民張雪堂對記者說:“通過鎮組織的這次學習,使們農民在農閑時間也有學習的環境和學習的機會,從中使我們學習到不少的新技術、新科學,提高了我們自身綜合素質!
張雪堂是鎮里較早搞水產養殖的農民,在養殖過程中常常遇到一些技術上的問題,也讓損失不少,所以今年鎮的農業技術培訓班一開,他就來到班上參加學習。跟他一起來的還有一些搞養殖水產的同鄉,他們都感覺學習一些專業技術,對他們發展生產很有好處。
為了不斷提高我市農民的職業技術和專業技能,今年很多鄉鎮把高效農業項目信息,以及種養殖技術管理納入到培訓中,著重在"一村一品"上給予足夠的技術指導。有意識地培養一些懂經營、會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農民,引導他們在家門口學習科學技術文化知識,讓農民群眾切實地感受到科技培訓的重要性,激發農民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幫助他們逐步成長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型農民。農干校培訓中心主任范建軍告訴記者:“今年我們根據全市各村的特色產業,和農民的需求開展了優質水稻、優質弱筋小麥栽培技術、畜禽養殖水產養殖、設施蔬菜種植等培訓,全年共培訓農民3.9萬人,農民參加培訓后掌握了一定的實用技術和創業本領!
提高農民的思想素質,加強他們的文明程度,對推進新農村建設,一樣有著重要的作用。全市各鄉鎮不僅注重培訓農民的專業技能,而且還開展了形式不同的"文明戶評選"活動,促進農民群眾爭做先進,爭當文明。
在過去的一年里,全市各鄉鎮通過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將農民科技文化知識的培訓、農民思想素質的培養,逐步提上來,讓更多的農民了解到,科學技術與文明素質的重要性。目前,全市農村出現了學技術、用技術的可喜局面,參與學習、評選活動的人數也是逐年上漲。
全市文明示范戶評選:05年全市達到75%;06年全市達到80%;07全市可達到90%(預估);
農民培訓: 05年35500人; 06年36707人;07年達39000人;
農民醫療保險: 05年70.03萬人;06年96萬人;07年102萬人;
農民養老保險: 05、06年無;07年10929人。
建設新農村農民是主體。我們要在確保農民物質生活富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的專業技能與文明程度,促進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