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人民廣播電臺 記者 孫紀剛 通訊員 戴敏報道:對于村里的喜人變化,古溪鎮曙光村的群眾感受最深。村民張建明12月7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自從村里新領導班子上來以后,對我們村里貢獻非常大,水泥路從曙光東頭造到西頭,西邊上在繼續造兩張橋,路燈已經從東頭亮到西頭,對上下班都有一定的好處,有安全感。根據規劃發展下去,這個村大有作為。” 曙光村慢慢走上了發展的正軌,顧紅全也長長地吁了一口氣。經濟發展了,企業多了,群眾有了就業的路子,矛盾也就相對減少,由過去的“窮慪氣”變成了一門心思上班掙票子,個個忙得笑逐顏開。在曙光村佛香廠,一些五、六十歲的婦女勞力一天也能掙上個二、三十元錢,而且活兒很輕松;在顧紅全的企業里,普通工人年收入都在萬元以上,月薪最高的達到了2000元;現在,全村10多家企業已經吸納了本村300多個閑置勞動力進廠務工,其中多數為中青年婦女,每月工資平均都在1000元左右。村民顧書鳳告訴記者:過去村里沒有廠,我們一直在外邊打工,照顧不到小孩,F在家里也辦了廠了,工資也不比外面少,一個月千把塊錢還是有得的。 優質的服務,促進了企業的迅速發展;而經濟的發展,又為興辦公益事業提供了保證。近幾年來,曙光村還通過積極上爭資金、發動個私業主積極捐資等方式,累計投入100多萬元,鋪設硬質道路2.8公里,砂石路7公里,柏油路2公里,新建農橋3座,有2座正在建設當中,并在全村主干道全部安裝了路燈,還復墾了20多畝土地,在主干道兩側栽種了2萬株廣玉蘭,使村容村貌得到較大改善。談起今后的打算,顧紅全說:下一步,曙光村將多方組織資金,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解決路難走、橋不好跑的問題。還有少部分基礎設施,爭取在三年之內全部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