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不論遠近,規模不論大小,都承擔著同等重要的責任,都寄托著每位家長同樣的期望。在我市的不少農村中小學,農家娃正越來越多地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樣的優質教育。
記者12月4日在大生小學圖書室看到,新書剛上架,就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前來閱讀。他們迫不及待地在書架旁挑選起自己最喜愛的書籍,挑了這本又舍不得丟下那本,有的索性兩本一起借,挑到的趕緊找座位坐下,閱讀起來。新圖書室開放的第一天,這里就成了孩子們最向住的地方。泰興鎮大生小學教科室副主任宋正東告訴記者:“這是我們舊的圖書室,已經起用10多年了,過去這里面的書不光書舊,而且內容也比較舊,沒有太強的可讀性,學生對這些書已經不怎么感興趣了。”
幾天前,學校一下子拿到了上面配發的2200本、價值達4萬元的書籍。隨著農村中小學實驗儀器、圖書、藝術器材和體育器材等"四配套"工程的實施,孩子們成了受益的主體。在大生小學的音樂教室里,伴著鋼琴音樂,孩子們唱著歡快的歌曲;在操場上,孩子們用新到體育器材,盡情玩耍;學校食堂,環境整潔。其實,讓學生家長放心的不僅僅是硬件條件的改善,更重要是教育質量提高。屈志成的孫女曾在城區的一家小學就讀,后來因為接送不方便,在今年秋學期又轉到了大生小學。學生家長屈志成說:“因為這個學校素質教育、教學質量等各方面都抓得比較緊,所以我對這里比較放心。”泰興鎮大生小學校長屈金虎表示:“我深深感受到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日新月異,農村學校校與校之間,農村學校與城里學校之間的條件差距正在縮小,農村孩子享受到了城里孩子一樣優質的教育資源,教育的均衡化正逐步得到實現。”
近年來,我市先后投入2億多元用于薄弱學校改造、消除中小學危房和實施布局調整、“三新一亮”工程,大力推進“六有”工程和“校校通”工程,完成了"四配套"工程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