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殖業的發展,給養殖戶帶來了經濟效益,但也給當地村民的生活環境帶來了影響。古溪鎮常橋村通過建設養殖小區,讓雞舍遠離村民生活區,既保證了養殖規模,又保護了村民生活環境。
常橋村村民楊正建是全村第一批進入養殖小區養殖的專業戶,雖然進區時間還不長,但楊正建已經感受到養殖小區給他帶來的好處。楊正建告訴記者:“有一個明顯的好處就是,統一防疫管理,對于消毒方面,效果是比較好的。我們的雞群是全進全出制,防止了交叉感染。對糞便我們也集中處理,承包給用糞種植大戶,這樣糞便每天都能通過刮糞機刮出雞舍。”
在常橋村,像楊正建這樣的養殖戶有145戶,去年全村年養雞34.5萬只,這樣的養殖規模和養殖密度在全市絕無僅有。但145個養殖場每天產出的雞糞有十多噸,如果得不到及時處理,整個村莊內就會臭氣熏天,尤其是高溫季節,衛生狀況更令人擔憂。養殖戶們同時還認為,雞舍建在家前屋后,空間有限,要想擴大規模,只能另砌爐灶。古溪鎮常橋村黨總支部書記夏明生說:“下一步我們打算在封橋分支一組,顧垛分支八組建兩個養殖小區,把周圍的養雞大戶吸納進去,從而減少雞糞對周圍環境的污染,把村里的養雞總量迅速提上去。
楊正建過去的養殖規模在三四千只左右,搬進養殖小區后規模達到萬頭以上。據介紹,常橋村計劃用兩年時間將全村所有養殖戶都集中到養殖小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