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市各級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按照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和市委十一屆三次全體(擴大)會議明確的工作目標和思路,攻堅克難,爭先創優,保持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預計全市全年實現GDP245億元,增長16.2%,預計完成財政總收入38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3%和37.7%。連續七屆躋身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行列,今年列第50位。工業經濟發展又好又快,預計全年完成工業國稅開票銷售275億元,同比增長23.3%;完成工業技改投入88億元,同比增長41.9%;新增列統企業80家,今年納稅過5000萬元的企業達到6家;"泰星牌"、"泰隆牌"減速機雙雙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至此,在泰州9個國家級名牌產品中我市擁有4個。預計全年注冊協議外資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6億美元,利用民資86億元;重大項目建設實現新的突破,全年共實施1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175個,比上年增加10個,投資總額77.82億元,同比增長11.6%。園區建設成效顯著,經濟開發區可實現"百億園區"目標,預計"一區四園"實現工業國稅開票銷售155億元,占全市總量的56%以上。 北二環市場集聚區建設成果初現,好來居家飾城、涌金商業廣場、浙江商貿城竣工營業,紅星美凱龍開工建設,蘇中批發城改造的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就緒。 各項公共事業、基礎工程和城市建設進展順利。到2009年,全市人民可望都能喝上安全、清潔的長江水。新區二期開發加快實施,三期工程全面啟動,配套路橋工程同步推進。鼓樓北路北延工程拆遷工作有序進行,拉開了如泰運河以北地區改造建設的序幕。姜八線、沿江高等級公路、北二環西延線等重點交通基礎設施工程順利竣工。東北繞城公路有序實施。開發區污水處理廠擴容改造和城市污水收集管網工程加快實施,垃圾發電項目的各項前期工作有序推進,為進一步改善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統籌發展水平提高,農業農村發展加快,預計全年新增高效規模農業面積9.49萬畝,農村新“5+1”事工程、社會保障、群眾就業和再就業等改善民生的舉措效果明顯。預計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400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3400元,同比分別增長11.8%和20%。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人口和計劃生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深入開展“雙創”工作,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創建工作通過省級調研,深入開展“平安泰興”創建,社會秩序保持穩定。全市經濟社會將持續穩定和繁榮發展的良好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