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中丹集團泰豐公司2002年挺進大西南,利用當地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和技術優勢,成立了重慶紫光泰豐化工公司,合作生產靛藍產品的中間體--苯胺基乙腈,改進了靛蘭產品的生成工藝,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強了靛蘭產品的持續市場競爭力。同時也成為企業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8月26日,重慶紫光泰豐化工公司召開董事會議,商討企業股改上市事宜,謀求企業拳頭產品--笨胺基乙腈及其衍生產品亞胺基二乙腈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重慶紫光泰豐化工公司是江蘇中丹集團泰豐公司2002年和重慶化醫集團、清華紫光英力公司共同投資重慶永川的化工企業,泰豐公司占據其股份的40.69%。公司已經連續三年躋身重慶市50強企業。2006年,在50強企業中排名第37位。今年1-7月,企業實現銷售4.6億元,利潤4806萬,同比分別增長了40.9%和108%。泰豐公司副總經理、重慶紫光泰豐化工公司董事長羅玉成說:“中丹集團和江蘇泰豐投資重慶以來,經過六年多的時間,現在形成的投資收益已經超過1億元,股票上市以后,通過今后3年的快速發展,應該說還有10倍以上投資回報的希望,對中丹集團和江蘇泰豐的發展戰略有比較積極的影響! 投資重慶原本是江蘇泰豐公司為提高靛藍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而進行技術改造、工藝革新的措施。在六年的發展過程中,重慶紫光泰豐公司依托泰豐公司的市場,形成了公司自身的中長期發展策略。企業已經在重慶永川和豐都兩個縣區形成兩個生產基地,占地900畝。同時還與永川和豐都兩個縣區分別簽訂了1500畝和2000畝的征地協議,為做大做強苯胺基乙腈及其配套產品留足了空間,公司計劃到2010年形成30億元的產銷規模。 江蘇中丹集團董事長、江蘇泰豐公司董事長張正西告訴記者:“在泰興整個工業戰線,到西部投資的,中丹可能是第一家,也屬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當初的投資從一個企業如何生存,怎么發展的問題,隨著市場經濟越來越進入一個單向軌道的時候,企業更多的是尋找資源,如何來可持續經營發展的問題。通過六年到七年的時間,應該充分體現到當初是想從原料與企業如何來進行配套,來保證企業的生存。現在我們感覺到,不是敢于從原料的配套,而是來進一步提升我們企業如何加速發展,如何在資源方面、在科技方面、在管理方面來提高我們企業今后發展的路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