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環境整治是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重要內容,也是群眾最為關心和關注的事情。近年來,我市在加強污水管網建設的同時,采取多種辦法,改善水環境。 8月26日上午,記者在羌溪河東門泵站看到,在這里將通過機械提水的方式,把長江水以每小時7200立方米的流量引進內城河,以改善內城河的水質。 陳志軍是泵站的一名工作人員,與以往相比,這些天來,除了工作時間延長以外,每天上班后對機械設備運行情況的檢查次數也比過去多了一倍。因為同樣是這些機器,現在每天運行的時間比過去要多上五六個小時。市水務局城市河道管理所所長李維山告訴記者:“我們從以前每天引水4、5萬噸增加到現在的7、8萬噸,以達到改善內城河水質的目的。” 及時更換水體,經常“漲潮進水、落潮出水”,利用長江漲落潮進行自然換水,能以最小的成本讓長江水源源不斷地進入城區。目前,我市沿江的過船、馬甸、天星等六座閘涵都已全面啟動。過船閘管所所長潘朋澤介紹說,根據市委市政府以及水務局指示精神,結合目前雙創的要求,閘管所在保證內河的水位的同時做到有水必引,確保長江水源源不斷地進入市區。 市水務局黨委副書記葛劍表示:“我們打算采取以下措施:一,源頭調水,我們按照漲潮進水、落潮退水這樣一個思路不斷引入江水抬高內城河水的水位;第二,泵站提水,我們通過加大內河提水力度,延長提水時間不斷補充清水改善城市水質;第三,工程治污,我們加大城市河道治污工程力度,通過加快建設城市污水管網速度盡早減少污水,改善城市水質;第四,生態治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