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9日上午,出席全國第十六次銀杏學術研討會暨銀杏分會2007年年會的全體與會代表,在中國林學會銀杏分會會長陳鵬的帶領下,參觀了我市銀杏產業發展情況。我市副市長呂炳生陪同參觀。 與會人員先后參觀了張橋鎮西橋村銀杏套栽園、泰興鎮矮桿密植示范園、胡莊鎮宗林村銀杏園以及江蘇古銀杏森林公園。 作為遠近聞名的銀杏之鄉,我市緊緊圍繞建設綠色泰興,大力實施以銀杏為特色的林業產業化工程。全市有千年以上的古銀杏12株,500年以上的121株,100年以上的嫁接樹6186株,全市銀杏總株數達650萬株,年產白果6000噸以上,占全國產量的三分之一。其中,西橋村探索出銀桑、銀柿、銀蔬套種模式,總面積2500畝,定植銀杏2.5萬株;占地420畝的泰興鎮矮桿密植示范園,核心方畝產值9000元以上。胡莊鎮銀杏栽植面積1.5萬畝,銀杏總株數53萬株,全鎮森林覆蓋率達25%,宗林村通過銀杏套種藥材、花生等,畝效益超過了3000元。對我市的銀杏產業的發展現狀,與會專家學者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原邳州銀杏研究所副所長錢丙炎對記者說:“這次看了以后,我有幾個感覺。一是規模大,以前都是村莊那邊栽,現在都打成片了,第二是樹的生長比以前旺,我們是抱著學習的態度來的。” 江蘇古銀杏森林公園是參觀的最后一站,數千株古銀杏一覽無余地展現在人們面前,與會專家、學者無不為這如詩如畫的美景所感動。參天的古樹猶如朵朵華蓋,擋住了炎熱的陽光,徜徉其中,讓人頓感清涼。大家在贊嘆自然造化的同時,紛紛駐足留影留念。 山東省黃河河務局局長王澄方表示:“走進古銀杏森林公園,看我有一種非常震撼的感覺,確實給我們很大的啟發,這是前人留下的,要很好的繼承,我們要把經驗學到手,回去以后在黃河岸邊發展銀杏,打造世界最長的銀杏林帶。” 中國林學會銀杏分會會長陳鵬告訴記者:“通過今天的參觀,我為泰興市的銀杏而感到高興,我也衷心祝愿泰興市、泰興的銀杏,為我們中國的銀杏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也祝愿泰興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在銀杏產業的發展當中再創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