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蘇省三項工程項目——江蘇省小雜糧種質資源基因庫”在市農科所建成,共引進、保存各種雜糧種質資源材料2400多份,成為全省最大的小雜糧“大觀園”。 8月14日,市農科所小雜糧種質資源圃飯豆種植基地上,科研人員和職工正在搭設飯豆棚架。市農科所種質資源研究室副主任吳學文告訴記者,這一塊引進的綠豆總共243株,每個雙行就是一個品種。按照吳學文的解釋,記者數了數,僅綠豆就有三十三個品種。這次引進、保存的品種包括食用雜豆、大豆、雜谷、玉米、花生、薯芋,還有國內外的新品種蓼草、紫蘇、黃秋葵等。農民常見的雜豆,包括紅豆、綠豆、飯豆、蕓豆、蠶豆、豌豆等共453個品種,玉米395個,花生453個,薯芋457個品種。從2006年秋播開始,市農科所抽調十名科技人員成立了小雜糧種質研究室,從品種的基本信息、形態特征、品質特征、抗逆性、抗病蟲性進行系統的觀察、記載、鑒定、評價,建立小雜糧品種數據庫。 市農科所副所長謝吉先表示:“我們廣泛引進全國各地的小雜糧品種,通過篩選,鑒定、選出一批適合本地大面積引用的優質品種,促進大面積高效規模農業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