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通高速公路是我市的境內交通大動脈,當年修筑這條路的時候,沿線兩側留下了大量取土區。經過多年的開發利用,這些取土區已成為當地農民致富增收的“聚寶盆”。 姚王鎮姚岱村村民姚國圣的漁塘就是位于寧通公路東側原來取土后的洼地一塊。7月1日下午,記者前往采訪時,姚國圣正在水面上給魚喂食。據介紹,這片漁塘占地26畝,塘內除青、草、鰱、鳙4大家魚外,還放養了一些甲魚,培育了河蚌珍珠。姚國圣告訴記者,這個漁塘每年的產量達2萬多斤,純效益達到4萬元左右。 寧通公路泰興段長53公里,沿線有大小漁塘3000畝左右。一些農民利用這些水面,發展家魚和特種水產品養殖,一些離城區較近的漁塘還添置了簡單的設施,發展起休閑垂釣。往于寧通公路泰興東出入口附近的一處漁塘有35畝水面,每年僅垂釣產值就接近30萬元。如果按照每畝水面純收益千元計算,寧通公路泰興段沿線的漁塘每年可為當地農民增加收入300多萬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