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鬃產業是泰興鎮張陳村的傳統致富產業,多年來,豬鬃初加工為張陳人帶來了財富,但同時也給張陳村帶來了嚴重的環境衛生問題。為徹底走出這一困局,最近,一個將豬鬃產業整體遷移出村的方案在張陳村開始付諸實施。 7月1日下午,在村干部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張陳村初步規劃的豬棕產業集中區。這塊高垛田占地6 畝,與村民居住區有一河之隔。眼下,張陳村大部分的豬鬃加工下腳料已集中到這里晾曬。據村干部介紹,這只是豬鬃產業整體遷移的方案的第一步,按照張陳村環境整治計劃,他正在進一步調整20多畝田,將所有的豬鬃加工戶集中到莊北邊,遠離村莊,這樣,既能有利于豬鬃加工戶進一步發展,又能夠徹底改善村莊環境。 張陳村現有豬鬃加工戶六七十戶,從業人員1000多人,整個產業的年產值目前已達3000多萬元。一些業主告訴記者,把豬鬃原料加工成成品共有11道工序,其中最臟的是首道工序產生的豬毛下腳料。過去,這些下腳料都是攤鋪在家前屋后晾曬,整個村莊臭味難聞,蒼蠅亂飛,村民的生活受到很大影響。下腳料集中晾曬后,村莊主干道沿線的衛生狀況得到了較大改善。 整體遷移以后,如何進一步提高工藝,解決好下腳料的污染轉移,是該村面臨的新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