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電是“國際減災十年”確定的十大自然災害之一,每年6月至9月,是我市雷暴雨頻發的季節,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雷擊災害造成的損失也呈不斷上升的趨勢。日前,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農村不僅防雷設施少,村民的防雷意識也很淡薄。 6月1日下午,記者在市防雷安全管理中心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對我市部分鄉鎮農村居民防雷措施進行了調查。這些年無論是老房還是新建住房,大部分居民都已知道要設置壽字形或葫蘆形鐵制防雷設施來代替避雷針。 但據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農村地區居民在建房時多數防雷裝置不符合技術要求,主要表現為缺少引下線或接地裝置不對,由此引發的災害事故也不斷。 據了解,目前我市城市房屋在建造過程中,已經普遍設置了直接防雷設施,但不少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沒有定期檢測,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防雷效果。 據了解,已經安裝好的這些防雷設施,由于銹蝕、腐蝕及人為破壞,有的已失去了效能,為保證其安全、有效,根據規定,一般防雷裝置的檢測需每年進行一次,一些特殊企業和場所每年要定期檢測兩次。 在檢查中發現最常見也是最危險的是強弱電合在一起和在屋頂上安裝金屬物,此為太陽能熱水器未與避雷帶連接等。 防雷減災工作必須貫徹預防第一的方針,據了解,目前我市這項工作已步入法制化軌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