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我市環保部門和市經濟開發區規范引導、改造和重拳整治相結合,經過8個多月的集中整治,使經濟開發區水、氣環境實現了根本好轉,并為今后的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長江沿線首家國字號精細化工園區和全省沿江重點發展的15家園區之一,市經濟開發區被列為全省十大掛牌督辦案件以后,我市高度重視,按照不欠新帳、多還舊帳的原則,加大了開發區環境綜合整治的力度。 半年內,開發區責令3家重污染企業停產整治,13家企業16個項目限期治理,25家環境違法企業受到了處罰。環保部門對10家重污染源企業實施車間采樣監控,安裝COD在線檢測儀,確保企業預處理污水達到接管標準,對區內所有企業設立規范的污水、雨水和冷卻水檢查井,嚴格實行三水分流,并沿各企業圍墻外側深挖溝兩米以上,切斷偷排暗管,砌筑混凝土防滲隔離墻。市經濟開發區按照日處理兩萬噸工業廢水和1萬噸生活污水的標準,啟動了污水處理廠2+1擴容工程。有力的整治措施產生了明顯效果,檢測數據顯示,開發區COD、氰化物、苯胺類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好于國家達標評價標準。 在此基礎上,市經濟開發區還提高了項目進區門檻,項目投資額提高到了內資8000萬元,外資1000萬美元以上,堅持不上重污染項目,不上有污染難治理的項目,不上環境容量不允許的項目,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去年11月份以來,對10多個項目進行了專家預評估,有總投資3億元的3個項目因環保問題被否決,從源頭上把住了環保準入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