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曉文報道:企業出資2000萬元成立新農村建設基金會,實施高效農業產業化運作,每年使農民人均純收入增1000-1500元,村集體經濟純收入每年增加5-10萬元。如此讓農民和村集體長遠受惠的“廠村共建”反哺模式,將由外商獨資企業——華鵬美雅特裝飾材料公司與姚王鎮桑木村共同締造。 桑木村由桑木村、小塘村和元莊村三個村合并而成。2006年,全村實現三業經濟1.5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908元。作為全市34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之一,桑木村大刀闊斧地進行農村人居環境建設與環境綜合整治,打造全市新農村建設樣板村,強勢推動新農村建設,積極推行“廠村共建”模式,成為桑木村新農村建設的新亮點。 致富農民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和任務。桑木村經過認真調研、多方考察,拿出了“廠村共建”的具體方案,由該村華鵬美雅特裝飾材料公司出資2000萬元,成立桑木村新農村建設基金會,以致富村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根本出發點,實施高效農業產業化運作,目前已和無錫太湖花卉園區簽訂了合作意向協議書。基金會下設高效農業管理辦公室、農副產品經紀公司、園林綠化工程公司、蔬菜經營公司等。力爭通過產業的提質增效,使農民人均純收入每年增加1000-1500元,村集體經濟純收入每年增加5-10萬元。市委書記曹蘇民在2月3日召開的全市三干會講話中,充分肯定了桑木村積極探索推廣“以工促農、以廠帶村、廠村共建”的建設模式。 從對土地報恩而“反哺”,到為拓展產業空間而投資, 走集約化經營與生態化生產有機結合的現代農業之路,是地域情結濃厚的華鵬美雅特總經理梅躍經營思路的一大突破。梅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們企業也應當擔負起一份社會責任。斥資2000萬元建立基金會,可以改變以往簡單的給錢扶貧方式,改變過去單靠政府投入的局面。企業可以發揮資金、管理和市場等方面的優勢,在農業產業培植、基礎設施、農村綜合環境整治、勞動力轉移安置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目的是通過廠村共建,增加農民收入和壯大村集體經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