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雙學”活動中,我市緊緊抓住創業富民這個核心,不斷放大農村黨員干部帶頭創業、帶領創業的示范帶動效應,形成了全民競相創業的集群效應,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好局、起好步增添了強勁的動力。 年輕的史小平是蔣華鎮崇福村會計站長。2005年,他與安徽能人合作,帶頭在村里搞起了蘑菇大棚,自己得到一定的實惠,同時把村民帶動起來,帶動大家一起來致富,一起來把項目做大做強。史小平的蘑菇基地占地15畝,共有14個蘑菇大棚,現在蘑菇長勢好,價格高,目前銷售額已達30多萬元。史小平告訴記者,蘑菇從培育菌種到收獲上市要8個月時間,正常要雇傭50個當地農民,僅此一項,就可為老百姓增收20多萬元。 蔣華鎮崇福村在原來發展的基礎上,07年通過黨員投資,干部參與,再建3萬平方米的蘑菇大棚,把這個產業再做大做強,使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 在泰興鎮,鎮黨委注重將“項目型”能人充實進村干部隊伍。該鎮90%的村黨組織書記是個私業主,80%的村干部有自己的創業項目。在他們的帶動下,形成了眾賢村玻璃儀器、張陳村豬鬃加工等10多個黨員創業群體。村民們足不出村,就可以很輕松的找到一份工作。 廣陵鎮聯匡村位于我市的最東南角,毗鄰靖江市季市鎮,幾年前,村集體經濟非常薄弱,拖欠干部工資近20萬元。孫建平從1997年當村民委員會主任起,就有1.2萬多元工資沒拿到。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現任村黨總支書記的孫建平,克服地緣上的劣勢,發展工業,致富百姓。 2003年6月,孫建平和村支部副書記王德興合股,貸款、自籌8萬元興辦了沖件廠。企業上馬后,頭兩個月就實現產值12萬元,銷售12萬元。在他倆的帶動下,通過聚合、裂變、帶動,村里的沖件廠一下子發展到11家。 然而,眾多的沖件廠當時只能從事加工生產,一家一戶的產品分散賣給中間商銷售,利潤空間小。2005年初,孫建平組織全村的黨員干部搞起了聯合發展,由他牽頭,統一銷售,帳務公開,利潤分攤。 由于企業間實行了陽光操作、利潤共享、風險共擔,擴大了利潤空間,提高了生產積極性。企業發展了,村集體收入也增加了。目前,村里的村干部人人都有了自己的致富項目,全村新辦個私企業累計投入90萬元,吸納剩余勞力112人。 孫建平深深感到,對村集體來講,老百姓富裕起來了,辦任何事情都好辦了,有效地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據了解,在“雙學”活動中,我市注重黨員示范,典型引路,市委表彰了“十佳村黨組織書記”和132個“雙創”典型,命名了100個黨員創業示范基地和157個黨員科技培訓示范基地,著力把典型效應轉變為群體效應。目前,全市2萬名有創業能力的農村黨員,人人都掌握一項創業項目,年純收入萬元以上的黨員專業戶達9294個。去年前三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5055元,同比增長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