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大量外來資本入駐泰興,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與此良 好發展態勢相背離的是,我市一些行業逐漸呈現出一定程度的"技工"荒,影響了企業和部分產業的發展。 1992年,陸福泉在蘇州辦了一家服裝廠。前幾年,由于蘇州技工供不應求,企業在 當地招不到縫紉工,為此,2004年,他離開蘇州來到劉陳鎮,創辦了泰興蘇伊人服 裝廠,滿以為只能招100多人,然而,報名的人數就突破了200人,這讓陸福泉有了 從容選擇的余地。但剛過兩年,陸福泉在泰興又遇到了在蘇州同樣的矛盾。 據了解,劉陳鎮的縫紉工有幾千人,大部分都在外地打工,雖然陸福泉現在每個月發給工人的平均工資已經突破1000元,與蘇南本地的縫紉工工資相差不大,但 還是招不足縫紉工。在我市象陸福泉這樣招不滿、開不足的服裝企業不在少數,在 機械、化工、服務業等其他行業也是屢見不鮮。 對此,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職業介紹科科長周進認為,從人力資源市場現狀來看,本市結構性失業矛盾比較突出,一方面求職人員缺少技能,難以找到合適自己的崗位;另一方面,企業招收人員嚴重不足,主要 表現在:機械加工、化工操作類、服裝行業、服務行業,從某種程度上說,影響了 企業的自身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