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橋鎮匡莊村村民宋開俊從1993年起,開始改良雞種。這10多年來,許多村民靠養雞致了富,但老宋卻依然住在30多年前建成的老房子里。不過,令他欣慰的是,多年的土法改造草雞的目標終于有了回報。 12月5日,市老區經濟建設會會長李少卿一行來到張橋鎮匡莊村,了解養雞專業戶宋開俊培育良種草雞的情況,并準備將他培育的雞種列為扶貧項目予以推廣。據介紹,老宋目前養殖了2000多只種雞,這些種雞的下一代不僅抗病能力強,而且蛋殼是綠色的,蛋的品質也超過了一般的草雞蛋。 宋開俊1988年開始養雞。當他發現農家的草雞蛋個頭雖小,價格卻高于養雞場產的雞蛋時,便琢磨著能培育出一種既可以大規模人工飼養、又能產出草雞蛋的良種雞。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買回了一大堆雞種培育、雞病防治方面的書籍,訂閱了好幾種專業的雞種培育雜志,并從省內外的一些研究機構引進優良種雞,回家飼養配對。10多年來,宋開俊以雞的生長為研究周期,一次又一次地選種,一次又一次地炕孵出雛雞,2005年春天,終于成功培育出了能下綠殼蛋的優質草雞。 宋開俊告訴記者,這種能下綠殼蛋的雞種投放市場后,當年就賣出雛雞20000多只。從反饋的情況來看,這種雞成活率可以達到100%,每年的產蛋量可達到260只以上,而且所產綠殼蛋的價格也遠高于普通草雞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