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界鎮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現有的蠶桑、冬棗、銀杏產業及訂單農業項目為基礎,科學布局,精心實施,計劃在“十一五”期間建成四條高效農業產業帶,使全鎮土地產出效益倍增。 沈界村村民周仁貴栽桑養蠶已經20多年,他家有2.6畝桑園,今年春秋三茬養了10.5張蠶,僅此一項純收入就達到了1.6萬元。他準備明年再發展一畝桑園,多出4張蠶,可以養15張蠶。 沈界村共有500戶人家,其中400多戶栽桑養蠶。全村目前有胡桑面積500多畝,是分界鎮最大的養蠶專業村。為推動養蠶業的發展,村兩委會幫村民訂購蠶種、桑苗,并專門設立收繭站,就近收購蠶繭。在蠶繭利好的行情帶動下,今年沈界村村民栽桑積極性高漲。 據村黨總支書記沈同明介紹,該村現在已經訂了27萬多棵桑苗,按照每畝800棵計算的話,應在350畝左右,預計2007年有可能達到新增400畝桑園,全村總面積將達到900畝。 據鎮負責人介紹,截止今年,他們已發展蠶桑3600畝,冬棗1200畝,銀杏林10000多畝,以甜豌豆為主的訂單農業項目3000多畝。這些高效農業項目生產成本比稻麥兩熟低10%以上,僅胡桑、冬棗、甜豌豆三項每年就能為全鎮農民增加收入3000多萬元。以此為基礎,今年,分界鎮對“十一五”期間的胡桑、冬棗和訂單農業產業進行了長遠發展規劃,并出臺了鼓勵、扶持發展這三大產業帶的獎勵措施。全鎮實現高效規模農業四個一萬畝,即桑園一萬畝,冬棗一萬畝,訂單農業一萬畝,銀杏一萬畝,將用三年時間分步實施,確保土地產出率在現有基礎上翻一番目標的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