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一直以來是農民心頭最大的后顧之憂。近幾年來,我市在大力致富農民的同時,切實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盡心竭力為廣大農民解決養老問題。目前,全市共有96萬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2萬農民參加了農村養老保險,一張以農村群眾為對象的社會保障"安全網"正在逐步形成并發展。 大生鎮翻身村蔣海濱老人今年79歲,前不久剛剛在市人民醫院做了胃切除手術。由于2003年起就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10月4日他順利拿到了補償款。老人高興地告訴記者,參加保險三年來一共才繳了60元,這次一下就拿到了2600元補償款。 農村合作醫療是事關農民健康,事關新農村建設的一件大事。我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的時間雖然不算太長,但統籌互濟、預防貧困的效果卻十分明顯。市合管辦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全市參合農民96萬人,參合率99.96%,行政村覆蓋率100%,參合人口、參合率和資金籌集總量均處于泰州市第一位。截止9月5日,我市今年已有18676人次獲得補償,總金額達916萬元。 為了讓參合群眾得到更多實惠,今年9月1日,我市調整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法。新辦法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補償比設計更為科學,原辦法規定1000元以下可報銷醫療費的補償比為鄉鎮衛生院35%,本市二級醫院為25%,新辦法將1000元和1001到5000元兩個醫療費用段合并,補償比有了明顯提高。新辦法還將記入家庭帳戶的標準提高到15元,參合農民看門診可以由此得到更多的實惠。 奚愛華,是姚王鎮桑木村人。2003年起,她為一家四口投了農村養老保險。奚愛華告訴記者,到了規定年限后,她就可以和城鎮職工一樣按月領取養老金了。 近年來,我市把解決農民養老問題列為民心工程和實事工程,各級黨組織層層組織發動,并通過廣播、畫廊和分發資料等形式,廣泛開展宣傳,各地農戶參保率逐年提高。目前,我市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的人數已增加到121751人,領取養老金的農村人口已達到1785人,農村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達100%。 今年以來,市勞動部門根據經濟發展狀況,適時提高了企業離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同時積極吸納困難企業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不斷擴大農村社會保險的保障范圍。眼下,通過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發放老年農民養老補貼,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經濟發展同步的立體式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正在我市進一步發展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