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莊鎮丁莊村村民孔小新今年規模種植黃蜀葵,獲得了豐收,但在高興之余也覺得有些遺憾。請看報道: 一個多月來,孔小新每天都組織當地村民采摘黃蜀葵,這些村民早上五點鐘到田作業,十點多鐘就能將近百畝的黃蜀葵花朵采摘完畢。 黃蜀葵花朵是一種中藥材,畝產潮花可達一萬公斤,產值可達6000元以上,今年年初,孔小新跟安徽客商簽訂種植合同時,原計劃種植180畝,但現在留下來的不足100畝。 孔小新損失的不僅是中藥材種子,而且黃蜀葵的總量也比計劃少了一半,好歹安徽客商也算通情達理,減少了每天的供貨量,但孔小新通過這次教訓,明白了排灌暢通等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對于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性。 這些年,我市在改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方面投入不少,但這些設施大部分是為傳統種植業服務的,現在全市各地發展高效農業的勁頭越來越足,這對我市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顯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