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裝電子警察,利用交通技術監控記錄資料查處交通違法行為,實施非現場執法是公安交巡警部門適應現代城市管理而采取的一項執法措施。我市公安交巡警部門在 大力實施非現場執法的過程中堅持"剛性"執法,"人性化"操作,既保證了執法 的嚴肅性,又達到了管理的效果。 9月7日下午,市公安局交巡警大隊邀請市人大、政協、紀委以及駕駛員代表進行座談 ,向他們介紹最近實施的非現場執法的情況,征求他們的意見。代表們認真觀摩了 電子警察執法現場,對非現場執法的程序、標準以及準確性實地進行了測驗。 利用監控設備查處交通違法行為,是公安交巡警部門提高管理效能,降事故、保暢 通的實際需要。近年來,我市交通流量大幅上升,交通安全形勢十分嚴峻。今年 1-8月份,全市共發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108起,死亡114人,其中違法超速是主要 誘因。此外,城區的闖紅燈、違法停車等交通違法現象也給道路交通秩序和城市形 象帶來極大影響。使用電子警察采用固定和流動的方式,進行跟蹤管理,有效地緩 解了警力不足的矛盾,同時使執法的行為更加規范,執法效果更為突出。 從前年開始,我市的非現場執法工程正式啟動,到目前城區共安裝固定監測設備16 處,在城黃線、泰常線、江平線等主干線路配備固定、移動監測設備13套。基本形 成了覆蓋全市各主干道以及交通隘口的監控網絡,并從今年7月份起開始實施。通 過實時監測取證,電腦信息匯總,交通違法者將在一定期限內收到違法行為通知單 ,到指定地點接受處罰。 市公安交巡警部門在嚴格處罰程序的同時堅持人性化操作,不斷加強隊伍的法制 教育,全方位進行執法監督。在此基礎上依法、科學、合理地設置限速路段,將全 市所有的測速點、電子警察的位置向社會公布,并在每個執法現場豎立提示牌。 在非現場執法查處過程中,市公安交巡警部門還作出了相應的柔性規定:對超速未 超過限速標準20%的,一般以教育為主,不處罰;對于車輛違法行為及時采用媒體 、聲訊電話以及提示卡等形式對外公布;將宣傳教育融合到日常的交通管理之中, 有效的避免了認知盲區,增強了駕駛人的責任感。記者了解到,實施非現場執法以 來,我市的主干道車速降了,道路交通秩序有了明顯的好轉。調查顯示:短短兩個 月內,因闖紅燈引發的交通事故由以前的6%下降到了1%,因超速行駛引發的交通事故由以前的14.5%下降到了4.6%,全市主干道交通事故與去年同期相比少死33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