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市創建省級生態農業市工作會議6月28日召開。市領導高亞梓、丁光明、呂炳生、孫云、高進山參加了會議。會議動員各鄉鎮及有關部門積極行動起來,加快推進我市生態農業市建設進程,確保年內通過省級驗收。 “十五”以來,我市一直把生態農業建設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主攻方向,不斷推進生態農業建設向縱深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04年,我市通過了國家級生態示范區驗收。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高亞梓指出,目前我市創建省級生態農業市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但對照創建標準仍有一定差距,具體表現為,農田生態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鎮村生活污染治理相對滯后,生態農業建設資金投入不足,環境監管體系尚不健全。高亞梓要求各地和相關部門圍繞“基礎穩固、特色鮮明、生態一流”的標準優化生態布局,加快推進我市生態農業市建設進程。一是東部高沙土生態農業區要大力發展養殖小區建設,提升養殖規模,培育產業群。二是中北部生態農業區建設林果間作示范區,大力推廣銀棗、銀果套栽及花生、大豆、果蔬套栽等農林復合經營。三是沿靖生態農業區發展優質稻麥及經濟作物種植、深加工及農副產品綜合利用為一體的鏈式經濟。四是沿江生態農業區要建設沿江生態、休閑漁業示范區,合理利用開發江灘資源。同時,要著力培大產業規模,用三年左右時間培大培強優質稻麥、銀杏意楊、規模畜禽、特種水產、休閑觀光五大產業。要強化科技支撐,不斷加大技改投入,治理工業三廢,在農業生產上,逐步減少化肥和有機農藥的施用量。繼續推進城鄉綜合整治,優化生態農業發展環境,徹底改變農村“臟、亂、差”的面貌,建設生態村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