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南唐置縣以來,古城泰興已經走過了一千多年的歷史,留下了許多歷史遺存,但由于種種原因,許多有著豐厚文化積淀的古建筑仍然湮沒在民間。如何創新投入機制,把古建筑資源變成旅游資源,已經成為不應回避的現實課題。 在過船鎮長溝村,有座玄壇廟古戲臺,由于年久失修,這座始建于明朝的古建筑顯得破舊不堪。 據長溝村村民介紹,根據祖輩流下的傳說,玄壇廟古戲臺在鼎盛時期有多達上百間殿宇,抗戰時期,由于日偽軍的破壞,古戲臺遭到了嚴重的損壞,雖經附近居民自發維修,但仍顯得破舊不堪。 據了解,目前,我市除了黃橋明清古建筑群、何氏宗祠、朱東潤故居以及法輪塔等得到了及時保護外,泰興鎮八一巷的部分建筑、大生橋、黃橋御史府、朱履先中將府、宗鏡庵等大量的清朝、民國建筑仍未得到修繕。 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的黃橋,雖然已經在保護、開發上走出了第一步,但由于缺乏資金,難以修繕大量的古建筑。因此,有關人士建議我市借鑒蘇州、南京等地的做法,在切實做好規劃的基礎上,本著"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創新投入機制,加強古建筑的保護、開發和利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