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月7日下午召開的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市長曹蘇民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先總結回顧了“十五”期間我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和2005年的工作。 他說:“剛剛過去的五年,是泰興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創新,奮勇爭先,經濟社會保持又快又好的發展勢頭,‘十五’計劃預期的主要目標順利實現。” “十五”期間,全市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遞增13.6%、31.2%、9.3%和8.3%。五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3.5億元,比“九五”期間增長149.6%。實際利用外資累計3.94億美元。城市化水平由2000年的33.6%提升為2005年的40.1%。 “十五”時期是我市經濟總量快速增長、運行質量顯著改善的時期,是發展活力極大激發、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的時期,是競爭實力迅速提升、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的時期,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的時期。“十五”發展的成果,為“十一五”全面騰飛奠定了堅實基礎。 曹蘇民說,2005年,全市改革工作深入推進,財政集中支付、政府采購行為更加透明、規范,市鄉財政體制進一步完善,鄉村債務逐步化解。農村綜合配套改革任務順利完成。全市鄉鎮領導班子職數、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事業單位人員的精減比例分別達33.1%、7.7%和19.3%。城鄉面貌明顯改觀,新區建設全面提速,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被評為省城管創優達標城市。農村“5+2”實事工程完成年度目標。建成農村公路295.5公里,提前兩年完成任務;建設農村橋梁160座;改造農村草危房100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0.11%;改水受益人口新增6.1萬人,自來水普及率達95.3%;農村低保資金按時發放。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以內。農村勞務輸出新增3萬人,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分別增加12028人和10910人。與此同時,精神文明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五城同創”有序開展,全國文化先進市創建成功,全國環保模范城創建規劃通過國家評審,省級文明城市通過復查,省級雙擁模范城連續三年通過驗收。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得到加強。辦理人大代表建議307件,政協委員提案210件,滿意或基本滿意率均為100%。 接著,曹蘇民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暢談了我市“十一五”時期發展的構想,描繪出2010年泰興發展的美好藍圖。 “十一五”時期是我市加快發展的黃金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戰期。經過多年努力,我市培大培強特色產業和規模企業取得明顯成效,已經形成一批優勢產業和優質企業,基礎比較扎實,未來五年的發展大有可為。曹蘇民說,“十一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發展全局,以富民強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牢固確立蘇中“第一方陣”位置為目標,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積極推進自主創新,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全面提升我市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為到202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要力爭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目標: 經濟發展躍登新臺階。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350億元左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27000元,財政收入達47億元。 生活質量得到新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6000元和8000元。 城鄉建設邁出新步伐。實現中等城市建設目標,黃橋建成小城市;城市化水平比十五期末提高10個百分點。 社會發展開創新局面。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90%以上,城鎮養老、醫療、失業三大保險實現全覆蓋。 環境保護再上新水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0%。環境質量綜合指數大于80。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0%,森林覆蓋率達20%。 曹蘇民指出,要實現上述目標,要認真把握好以下四點: 一是搶抓機遇,奮力趕超,努力做到爭先發展。 二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努力做到創新發展。 三是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努力做到科學發展。 四是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努力做到和諧發展。 2006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開好局,起好步對于我市“十一五”期間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曹蘇民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2006年全市的各項主要工作任務。 他說,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起步之年,也是推進爭先發展、富民強市的重要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堅持富民優先、科教優先、環保優先、節約優先,大力實施結構調整,積極促進開發開放,加快推進城鄉統籌,努力建設和諧泰興,確保“十一五”開局良好。 2006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建議為:地區生產總值200億元,其中,農業增加值23.9億元、工業增加值91.2億元、建筑業增加值24億元、服務業增加值60.9億元,實現財政收入24.5億元。注冊協議利用外資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4億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640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一)調整優化工業結構,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 (二)增強鄉鎮綜合實力,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三)強攻招商引資,不斷加快開發開放進程。 (四)加快機制體制創新,努力激發經濟發展活力。 (五)提升城鄉建設水平,打造城鎮嶄新形象。 (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整體水平。 (七)強化社會保障工作,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八)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推進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在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上,曹蘇民要求不斷提高施政能力和執政水平,提高開拓創新能力、依法行政能力、真抓實干能力、統籌協調能力和廉潔自律能力,建設廉潔、務實、勤政、為民的服務型政府。
|